• 阿昌族山寨
  • 阿昌山寨
  • 阿昌山寨
  • 阿昌山寨

民风民俗

Folkways
阿昌山寨

千年薪火耀云龙 民族团结祈丰年——2025年云龙阿昌族火把节圆满落幕

作者:李文华     来源:阿昌风情     2025年07月26日 00:07     点击:21次

千年薪火耀云龙,民族团结祈丰年。2025年农历六月二十五(7月19日),一年一度的阿昌族传统盛大节日——火把节,在阿昌族历史文化发祥地的云龙县再次激情点燃。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仁山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当地的阿昌族、白族、彝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同胞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展现出一幅民族团结、和谐共融的美好画卷。

这是一个根植于西南大地,承载着藏彝走廊远古先民对火图腾崇拜与信仰的重要节日,作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在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阿昌族等民族中,火把节都有较为久远的历史。阿昌族火把节主要盛行于云龙、保山、腾冲、龙陵、芒市、梁河、盈江、陇川、瑞丽等阿昌族聚居区,虽各地庆祝形式稍有差异,但对火的崇敬、对丰收的祈愿、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始终一脉相承,在阿昌山寨薪火相传,至今已发展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重要文化盛典。

云龙阿昌族聚居地仁山村,世代守护着独特的“云龙阿昌三把火”的传统立法,三个火把场分别位于仁山村苗丹一组、仁山村苗丹二组、仁山村刮地三组。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引领下,阿昌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幸福安康的生活。云龙阿昌三把火不仅是阿昌族的文化象征,三个火把场更是当地各民族同胞大团结的纽带,早已成为当地阿昌族与白族、彝族、苗族、汉族等兄弟民族共庆佳节、增进情谊的欢乐殿堂。

“石榴籽红,籽籽同心”,各族儿女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在象征光明、团结与希望的三把巨大火把下,听党话,跟党走,共同传承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着云龙阿昌的生动实践和智慧力量。

节日前夕,仁山村就已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出门在外的阿昌族人纷纷回到家乡。阿昌族火把节又叫接姑娘节,已婚妇女也会回到父母家参加节日。村里的人们忙着准备祭祀用品、特色美食、包指甲等,为节日的到来做着精心准备。

节日当晚,各家各户早早吃完节日晚餐,不论男女老少,都齐聚火把场。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扎火把、竖火把、插吉祥物等仪式,现场一片热闹景象。大家齐心协力,将象征着希望和祝福的火把高高竖起。

夜幕降临,火把场变得庄严肃穆,祭火和点火仪式井然有序的开始。阿昌族老者神情庄重地进行祭火,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随后,点火仪式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阿昌小伙们引燃小火把,提着松香全场送祝福庆吉祥,整个火把场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

在火把的映照下,各民族同胞蹬起窝罗、跳起阿露共享阿昌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欢声笑语回荡在各个火把场,各民族同胞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

值得一提的是,火把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斗”。抢到“斗”的人被称为阿昌族勇士,不仅要有在熊熊烈火下抢“斗”的勇气,还要与家人共同承担来年主持立火把的经济支出。这是阿昌族火把节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经过激烈的抢夺,2026年的新火把主顺利产生,他们是:仁山村苗丹一组的何孝明、仁山村苗丹二组的何国武(2023年火把主)、仁山村刮地三组的赵俊豪。他们将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祝福他们和家人生活安康、事业兴旺、五谷丰登!

火把节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各民族同胞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仁山村的火把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这不仅提升了仁山村的知名度,也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仁山村将继续秉持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的理念,让火把节这一传统节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各民族同胞的美好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更加红红火火!



Copyright Reserved 2021 © 阿昌山寨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15000563号 电话(TEL):18988236235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