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 loading images. One or more images were not found.
Error loading images. One or more images were not found.
Error loading images. One or more images were not found.
梁河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两代或三代同堂者较多,有少数是或五代同堂的。在配偶上,有同姓不婚的习俗,主要实行民族内婚,但历来(特别是解放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亦不少。还有家族组织,同一姓氏组成一个“家会”,由年高有威望者任族长,家会有成文的会章。如芒掌村家会会章规定:“族内子弟忤逆不孝,致以小犯上者,其家中来报家会时,由家会罚四十大板”等。家庭中,一切大小事情由男子作主,财产由幼子继承。长子和次子在婚后可得到一部分财产。有女无子,可以招赘 ,无嗣可抱养子。绝嗣门户或迁户财产,全部归近亲所有,若无近亲则归家族,无家族者归村寨公有。
婚前恋爱自由,盛行“扎妮串呃”(意为串姑娘)。每至傍晚,成群的小伙子同成群的姑娘在某家各围一个火塘对情歌,边唱边谈,互相传递烟盒,往往通宵达旦。经过几次的谈唱认识后,男方就在烟盒内装着20元钱(古时用银子几两),作为订礼向女方求爱,女方同意了就收下,并找机会将自己亲自织的肖买(阿昌语即小围腰)送给男方,有的则在送程时女方将身上穿着的麦则(阿昌语即衣裳)脱了送给男方。清代以前是夜间迎亲,现在通常分两次进女方家门:第一次是当天下午媒人与“前总理”及青年共6人,送水礼、酒、肉等;第二次是夜间十点左右,新郎与“后总理”及青年共5人,经过“拦门小考”(考问阿昌族的历史),新郎进大门后,四周青年男女向新郎泼水,即所谓“陪郎撑伞”之传说。第二天吃早饭要“玩新郎”。早饭后,由女方的家间长辈反背新娘上马后到男家。第三天早上,由男青年们“翻箱”(即把箱内的衣服拿出来穿上游村一趟)后,婚礼才算完结。但婚姻缔结也有由父母包办的,因此,有逃婚和抢婚现象发生。如逃婚,女方与男方暗下约定夜逃时间,由男方邀约几个男青年到约定地点接女方,女方出走时在家堂上、父母的枕头上和甑子内分别放上两元钱,父母就明白姑娘已被人家领走了。三天后,男方请媒人前来讲彩礼。如若女方变心另许男方,而原男方认定要女方,男方就组织人去抢婚。抢婚现象虽不多,但后果较严重。